玉米是最常用的饲料谷物,是配制畜禽日粮时使用的最重要的能量原料。在鸡、猪日粮中玉米一般占50%~70%,玉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配合饲料饲喂效果。其中,玉米水分含量超标是最常见的玉米质量问题之一。
1玉米水分含量过高会稀释日粮养分浓度
1.1 玉米含水量变化时自身营养价值的变化
玉米水分含量变化时其他营养指标变化如表1。随着玉米水分含量的升高,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消化能浓度和代谢能浓度不断下降。
表1 玉米水分变化时的养分指标(%,MJ/Kg)
水分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粗蛋白 |
8.0 |
7.91 |
7.72 |
7.63 |
7.54 |
7.44 |
7.35 |
7.26 |
消化能 |
14.18 |
14.02 |
13.85 |
13.69 |
13.52 |
12.36 |
13.19 |
13.03 |
代谢能 |
13.47 |
13.31 |
13.16 |
13.00 |
12.84 |
12.69 |
12.53 |
12.37 |
水分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粗蛋白 |
7.16 |
7.07 |
7.00 |
6.88 |
6.79 |
6.70 |
6.61 |
6.51 |
消化能 |
12.86 |
12.69 |
12.53 |
12.37 |
12.20 |
12.04 |
11.87 |
11.71 |
代谢能 |
12.22 |
12.06 |
11.90 |
11.75 |
11.59 |
11.43 |
11.28 |
11.12 |
1.2 玉米含水量变化时自身对全价配合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表2 浓缩料的主要营养成分(%,MJ/Kg)
品种 |
粗蛋白≥ |
粗脂肪≥ |
消化能≥ |
钙 |
磷 |
浓缩料 |
36.0 |
2.0 |
11.05 |
2.5~4.0 |
1.0~2.5 |
表3 推荐浓缩料配方
使用阶段 |
浓缩料 |
玉米 |
麸皮 |
合计 |
营养指标 |
消化能≥ |
粗蛋白≥ |
30~60kg |
20.0 |
55.0 |
25.0 |
100.0 |
12.35 |
16.0 |
表4 玉米水分含量对全价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水分(%)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玉米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麦麸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浓缩料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粗蛋白 |
15.48 |
15.42 |
15.32 |
15.27 |
15.22 |
15.17 |
15.12 |
15.07 |
消化能 |
12.35 |
12.26 |
12.17 |
12.08 |
11.99 |
11.90 |
11.81 |
11.72 |
续表4玉米水分含量对全价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水分(%)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玉米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麦麸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浓缩料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粗蛋白 |
15.01 |
14.96 |
14.92 |
14.86 |
14.81 |
14.76 |
14.71 |
14.66 |
消化能 |
11.63 |
11.54 |
11.44 |
11.35 |
11.26 |
11.17 |
11.08 |
10.99 |
假设我们的浓缩料主要营养成分表2,浓缩料的推荐配方如表3,玉米水分含量对全价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请参见表4。
表5 调整后的推荐配方
水分(%)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玉米 |
55 |
54.698 |
54.596 |
54.394 |
54.242 |
54.09 |
53.938 |
53.786 |
麦麸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浓缩料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豆油 |
0 |
0.002 |
0.004 |
.006 |
0.008 |
0.01 |
0.012 |
0.014 |
豆粕 |
0 |
0.3 |
0.45 |
0.6 |
0.75 |
0.9 |
1.05 |
1.2 |
粗蛋白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消化能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续表5 调整后的推荐配方
水分(%)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玉米 |
53.634 |
53.482 |
53.33 |
53.178 |
53.026 |
52.874 |
52.722 |
52.57 |
麦麸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浓缩料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豆油 |
0.016 |
0.018 |
.020 |
0.022 |
0.024 |
0.026 |
0.028 |
0.030 |
豆粕 |
1.35 |
1.5 |
1.65 |
1.8 |
1.95 |
2.1 |
2.25 |
2.4 |
粗蛋白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15.48 |
消化能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12.35 |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玉米水分含量的提高,全价料的粗蛋白和代谢能水平不断下降。由于玉米水分含量过高稀释了日粮营养浓度,我们必须针对此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配方见表5。随着玉米水分含量的增加,豆油和豆粕的添加量必须相应的增加。
2 玉米水分含量过高会引发霉菌污染。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fungi),都称为霉菌。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玉米遭受霉菌污染,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 。
2.1 霉菌造成玉米的营养值下降
受霉菌感染的饲料,由于霉菌生长需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以及在霉菌所含霉的作用下使饲料组成成分发生分解,故可使饲料的营养价值严重降低。Bartov等(1982)报道,贮存期间发霉的玉米(玉米含水量为15.1%,贮存96天)中脂肪含量明显减少,由3.8%降低为2.4%;胡萝卜素含量由3.1mg/kg降低为2.3mg/kg;维生素E含量由22.1mg/kg降低为20.6mg/kg。
Fritz等(1973)报道,串珠镰刀菌可使被感染的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显著下降,从而引起动物维生素B1缺乏症。Richardson等(1962)报道,雏火鸡食入发霉豆粕时可引起生长缓慢,而当添加赖氨酸时则可防止生长下降。其它的研究结果表明,未用抑霉菌剂处理的饲料在贮存40天后可引起脂肪含量下降(Bartov和Paster,1985)和胡萝卜素含量下降(Nahm,1988)。受霉菌污染的玉米,其代谢能下降5%~25%。
在霉变过程中由霉菌产生的酶、饲料自身所含的酶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使饲料的感官性质恶化,如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道、异常颜色、粘稠污秽感、结块等,导致适口感不良。反刍动物摄入霉菌污染的饲料时,还可破坏瘤胃内异常微生物群的平衡,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
表8 霉菌造成玉米的营养值下降
项目 |
良好玉米 |
发霉玉米 |
降幅(%) |
总脂肪(%) |
3.8 |
2.4 |
36.8 |
脂肪酸组成分 |
|
|
|
硬脂酸(16.0) |
11.3 |
9.1 |
19.5 |
软脂酸(18.0) |
1.7 |
|
1.7 |
代谢能(kcal/kg) |
3350 |
2510 |
25.1 |
胡萝卜素(mg/kg) |
3.1 |
2.3 |
25.8 |
2.2 几种常见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2.2.1 黄曲霉毒素
急性毒性:剧毒物,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表现:⑴肝实质细胞坏死;⑵胆管增生;⑶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形成脂肪肝;⑷肝出血。
慢性毒性:动物生长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主要表现:(1)肝功能变化;⑵肝组织学变化;(3)食物利用率下降,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4)免疫力降低。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2.2.2 呕吐毒素
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4ppm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分钟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呕吐现象仅发生第一天(Williams et al.,1988)。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et al.,1994)。
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的含量在0~14ppm的试验中,Williams et al(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ppm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10ppm以上即完全拒食。而且呕吐毒素是潜在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粘膜)和免疫器官产生影响,导致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2.2.3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较低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后备母猪最为敏感,0.5~1.0ppm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 Williams,1991)。
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胎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Vanyi,1994)。Golhl(1990)指出饲粮中10ppm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F-2毒素使年轻公猪性欲下降、睾丸变小、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2.2.4 T-2毒素
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粘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
2.2.5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肾毒素,它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且在自然污染的饲料中常见。猪摄入1ppm的赭曲霉毒素A可在5~6天致死。饲喂含1ppm浓度的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后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2.2.6 霉菌毒素的相乘作用
饲料或原料中往往不止只含一种毒素,至少含有2种以上,且很多毒素与毒素之间均具有相乘作用,例如黄曲霉毒素与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与T-2毒素、呕吐毒素与F-2毒素等等,这些毒素同时出现其毒力将大大超过单个霉菌毒素所具有的毒力。
2.3 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残留与人类食品卫生的关系
动物摄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乳汁以及蛋鸡中可检出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因而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可通过食物链而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的潜在危害。
据Rodricks(1977)报道,乳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与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残留量之比约为200:1;猪饲料中毒素与肝脏中毒素之比为800:1;肉鸡饲料中毒素与肝脏中毒素之比为1200:1;产蛋鸡饲料中毒素与蛋中毒素之比为2200:1;肉牛饲料中毒素与肉中毒素之比为14000:1。
3 玉米含水量感官鉴定
含水量在14%以内:籽粒干燥,颜色正常。用牙咬有震动感和清脆的响声,碎粒大小不一,断面光滑。用手抓玉米籽粒或插进种子堆时有滑流刹手的感觉,在堆内搅动时会有“哗哗”的清脆声。玉米的胚部凹陷,干枯贴底。
含水量在15%~16%:玉米较为干燥,颜色正常较新鲜。用牙咬时有震动的感觉,响声不清脆,用手抓握或搅动时流利发滑但不“刹手”,胚部收缩凹陷,用手指可轻微掐入,指甲边缘有发亮的油迹。
含水量在17%~19%:玉米粒感觉不十分干,但也不很潮,颜色新鲜。牙咬时有响声,不震牙。胚部有凹陷,用指甲很容易掐入,指甲带有湿痕。
含水量在20%~24%:玉米籽粒发潮湿,颜色鲜艳有光泽。用手触动种子堆时,声音低沉,感觉潮涩,向玉米堆插入时感觉有阻力,胚部与粒面基本相平,牙咬时易碎,稍有低沉的响声或无响声,碎渣常连在一起。
含水量25%以上:玉米籽粒潮湿,籽粒颜色鲜艳,光泽强并发亮,胚部饱满或稍有突起,用牙咬时很容易压扁,无响声 ,手很难插入种子堆内。
含水量在30%左右:玉米籽粒特别潮湿,籽粒涨大,粒色鲜艳明亮,胚部膨胀突起,用指甲掐胚部有水渗出。